Tuesday, April 16, 2013

不買

我一直認為給孩子買東西,多是要滿足家長自己的購物慾。

在孩子剛出生時,我也有過這種購物慾。跟老公一起購買嬰兒用品,就是每一位女生都一定幻想過的幸福家庭模樣。回想當年,自己也買了不少。到後來,搬了幾次家,不想在家多存雜物了,所以不合用的東西,可以賣的就賣,可以送人的就送人。至於需要的東西,也盡量回收人家沒用的,志在盡量減少購物。

不過,有時候那種想要買點東西給孩子的心情,也是要刻意去抑壓的。最近帶孩子到迪士尼,經過商店時,自己少女時期的物慾立刻湧現,其實已經再不愛當中任何一個卡通人物,但那些商品可愛得讓我每一件都想買給孩子。但總覺得帶孩子到迪士尼已經可以讓他樂上一星期,再買便是要鼓勵他追求物慾了。所以,不買。

這天,我們又來到了迪士尼。離開的時候,見到工作人員拿著一大束氣球。孩子習慣了只看不買,看著那束氣球,對我說:「BB唔要Balloon」。明明他就是說不要,我們大可掉頭便走。但見他可憐巴巴的樣子,心一軟,防線也鬆懈了,竟然問:「你想要嗎?」「BB想要!」

上當了!

Monday, April 8, 2013

孩子的責任(一)

早前有報導指,本港有六成二孩子不會幫忙做家務;有七成家長更要用金錢或禮物作鼓勵,孩子才會做家務;更有家長買了玩具吸塵機,只為培養孩子做家務的「興趣」。

朋友心水清,在FB道:「乜做家務唔係責任嚟㗎咩?」對了,什麼時候家務變成了要培養的興趣?

孩子不做家務,錯在父母。如果你應為你的孩子成世人都有工人服侍,不讓孩子做家務,那是你家的事。但是事事為孩子處理妥當,最後要怪他不做家務,便是自己的問題了。

我沒有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,我的孩子也是條出名的懶蟲。但每次當我自己做家務的時候,孩子好奇便會走過來看看我在做什麼。我只是細心解釋一下並敎他試試看,也不理他也許會幫倒忙,也不站在旁邊觀察,見他掌握到了便走開,讓他自己做。慢慢地,他見媽媽在做家務,便自己走過來要幫忙。練習多了,三歲未到的小人兒竟然也真的幫到一點忙。

曾幾何時,我們對那什麼都不會的小粉圑有著無比的耐性。日子久了,耐性也失去了,也會嫌那多事好動的反豆星慢手慢腳。其實更衣洗澡吃飯等自理能力,只要不嫌孩子手腳慢,穿錯腳,扣錯鈕,倒得一地飯,自小讓他一直試,到哪一天他自己會做,我是比他會自己翻身那天還要高興。

不給點耐性讓他試,就別要妄想他有一天突然會自己做。

別的也罷,有一項家務是我認為孩子一定要做,那便是收拾玩具了。自已的玩具自已收拾,是孩子最基本的責任。通常一叫收拾玩具,孩子總是左拖右拖,所以我給孩子定下了規條,媽媽會先開始,然後叫寶寶一起收拾,但假若寶寶行動太慢而媽媽先把玩具收好,那便要沒收那箱玩具,直到寶寶會自動收拾為止。這招還廷有用的,由最初三催四請,慢手慢腳,到最近會主動收拾,有時收拾起來比我還要快。












Monday, February 18, 2013

別做控制狂

今天在山頂翠華看見這個場景:

一位媽咪跟一位婆婆及女孩吃飯。女孩約七八歳左右,正埋頭苦幹努力地吃著意粉,媽咪叫她喝一口汽水,女孩不依;媽咪再叫,女孩依然不聽;媽咪仍然不放棄,於是女孩大叫:「唔飲啊,都話飲唔落咯!」

女孩這一叫,旁人(包括我)便都注視著這一枱。媽咪被女兒弄得有點窘迫,於是便指著門口小聲跟女兒說:「你再咁你同我出去!」

有些父母,便是有這種控制慾,一定要孩子們這一分鐘做這一件事,刻不容緩。結果氣壞自己又苦了孩子。喝水之事,等下一分鐘有分別嗎?為何要苦苦相迫?難道孩子不可以決定自己甚麼時候應該喝那一口水嗎?

我的孩子比較固執,你越叫,他越No。所以我都採取退後忍讓的策略。問過了,孩子說不要便由他吧,不用催也不用駡,通常隔一會他便會乖乖聽我的。或者,在他拒絕後,叫他不用立刻做,過五分鐘再做也可,通常也是會一口答應的。需要的時間的確是長了,但不傷和氣,又達到目的,總比嗌交收場要好。

後記:後來,女兒安靜下來,繼續吃意粉,吃完拍了一下手,笑著說:「食完!」然後喝了幾口汽水。

看完這最後一幕,實在覺得那場「鬧劇」真的很無謂。

Sunday, February 17, 2013

媽媽的幸福

回到香港,最大的好處是,當你想外出夜歸時,總會有大量支援。

去年在歐洲,趁家人到訪才有機會跟老公晚上出外走走。一年裡頭,才只有三次機會。

這個新年,把孩子送到外婆家過夜,我們便到酒吧跟友人狂歡。這酒吧是我十多年前常去的地方,地方依舊,甚是難得。這幾年,香港店舖年年不同,真正的是睇少一陣都唔得。

沒有孩子在身邊,玩得甚是暢快。回到家裡,卻想念起孩子了。

幾天後,帶著孩子到友人家晚飯兼拜年。朋友好廚藝,菜是吃完一道才煮下一道的。晚飯後已是十一時多。朋友們要再去酒吧,我郤要帶孩子回家。朋友問:「沒有孩子的話,你會去吧?」我想也沒想:「仲洗問?」上車的一刻,看著朋友絶塵而去的的士,甚有Sex and the City 中Miranda產後看著友人去玩而自己要趕回家湊仔的味道。

翌日早上醒來,看見孩子已經起來悄悄地躺在我身旁玩火車。見到媽媽醒了,輕輕地摸著我的臉,甜甜一笑叫道:「媽咪!」

做全職媽媽犧牲了什麼?(甜甜一笑)什麼都沒有。




Tuesday, February 12, 2013

都是iPhone惹的禍

年初三,在地鐵車箱中看見這個非常怪異的場景。

一對中年夫婦,帶著一位推著嬰兒車的家傭走進了地鐡車箱。嬰兒車上掛滿了送禮的糖果,坐著一個小男孩,看樣子應該一歲多吧。車箱𥚃人不太多,夫婦兩人找到位子坐下了,便立刻拿出iPhone。家傭則推著嬰兒車,站在旁邊,逗著少爺玩。夫婦兩人跟小男孩及家傭全程零交流。

我起初還天真地認為是自己搞錯了,孩子家傭跟夫婦應該不是一伙的。後來老公看看那孩子的臉跟那個男的長得一樣。然後他們下車時,男人多此一舉地彎腰伸手𢭃嬰兒車,我才肯定了他們的關係。

同日在Ikea,看見另一對夫婦坐在出口處拿著iPhone在玩Candy Crush,女兒則呆呆地坐在一旁吃朱古力。

人家的事,其實沒有什麼好說的。不過,看見這兩對夫婦,我還是忍不住偷偷跟老公說了句:「我諗第日D阿爸阿媽鬧D仔女會話,我生部iPhone 好過生你!」

Wednesday, January 30, 2013

孩子不怕冷是錯嗎

不知為何,中國人都愛為孩子穿得厚厚的。

之前在英國,冬天帶著孩子在街上,出門時穿得厚厚的,孩子跑幾跑,覺得熱了,便把外套脫下。就這樣一直在街上走,也沒有任何人覺得奇怪。直至走到唐人街,終於在麵包店門外給一位中國阿姨問道:「嘩!著咁少衫,你唔怕凍㗎咩?」

這樣的說話,聽一次半次還可以。回到香港,最不慣是,這樣的話差不多每到一個地方便聽一次,差點沒被人告虐兒。

話說前幾天,香港氣溫大概是廿十度左右,我給孩子穿了一件背心及薄冷衫在外婆家吃飯。孩子在室內覺得熱了,便把冷衫長褲脫下,只穿背心底褲,外婆覺得冷,穿了厚厚的外套,便斷定了孩兒也覺得冷,累勸不聽,便怪在我的頭上:「媽咪做乜比佢著到咁。」後來大門打開了,剛巧看到鄰居外出,外婆又尷尬地對人家說:「佢哋啱啱響英國返嚟,個個女同佢著成咁。」

難道孩子不怕冷是罪嗎?我明白長輩擔心孩子,但硬要孩子食怕冷這死貓實在有點說不通。我一直覺得中國孩子會比較怕冷,是由於經常穿得太厚的原固。日本韓國的孩子,冬天上學還是穿短褲,個個還是都是精神奕奕,充滿活力;在香港,秋天一到,也不知是學校要求還是家長要求,校褸冷背心襪褲便通通往孩子身上堆。

其實為孩子穿得過厚,會否也是過份保護的一種?衣服,夠暖便可,也不是一味靠多以保安全。而病菌,也不一定是因為穿得太少,也可能是給甚麼人傳染了。

我給孩子自已決定穿什麼衣服,什麼時候要穿外套,什麼時候要脫外套。因為我相信我的孩子有足夠的判斷能力。每次在香港看見孩子們在廿度氣溫底下,穿著羽絨在公園玩耍,我便心痛了。在英國,孩子們要在零度的時候,才會穿成這樣的。




Tuesday, January 29, 2013

母親的決擇

我最害怕的一刻終於來到了。

去年知道要從英國回港的時候,大部分學校都已經截止報名並開始面試過程。所以也不理居住地區,立刻為BBGG報了幾間還會收報名表的學校。結果山頂一間國際學校幼兒園(Nursery)下午班收留了BBGG。價錢雖貴,路程遙遠,但勝在環境幽美,有戶外地方給孩子跑跑跳跳曬太陽,又有大白兔及花花草草讓孩子摸,算是不錯了。

解決了幼兒園的問題,便到幼兒班了。我們將會搬到西貢,理所當然要在區內找學校了。因我們已經錯過了第一輪面試,所以我只好向同區朋友打聽,並逐間學校打電話查詢,確認他們還在收生。

我的目標相當明確,一早已經鎖定了國際學校,但也不想抹殺本地學校的可能性,所以只要功課不多,口碑不差的,我都會一試。但原來要找一間功課少的學校也不是件容易事。大部分主流學校都是三語兩文,每天有功課。有學校更只用國語英語敎授,並加開廣東話班,實行母語當外語。

走了幾天,看來功課不多,環境幽美的學校通常都是純正的國際學校。可笑的是這些學校都是玩下食下又一日,但收費昂貴;相反,有大量劍橋牛津敎材敎材、本地內地加外藉老師、資源充足的校舍及大堆功課的本地及自稱國際的學校,收費都較便宜。

我和老公都不太緊張孩子是否能進名校,而且相信屋邨學校也能敎出好學生。但現在的屋邨學校都在扮國際學校,不親民了,敎學模式也不是我們所認識那些年的幼稚園。但胡亂找間實在太對不起BBGG了。深呼吸一下,還是的起心肝認真找所敎育理念與我們相近的學校去。